-
4/13 士林地院李姓法官自戕,凸顯法官長年來面對案件量益增、管考卻趨嚴的問題,全國法官串聯哀悼,是台灣史上首次法官集體哀悼活動;4/16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公布閣員名單,經濟部長郭智輝曾違反證券交易法獲判有罪;且崇越去年被點名,替中國大陸設晶圓廠,引發爭議;4/16 準總統賴清德的國安團隊人事尚未正式公布。但蔡總統提前證實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將接任外交部長,吳釗燮將轉任國安會秘書長;4/16 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向蔡英文總統請辭。黃發表聲明,請辭是身心俱疲,與他人無關,更無關任何政治因素;4/18 台電15日先後發生四部重要發電機組密集跳機,在野立委表示,才四月電力已不足,再次呼籲賴政府思考核二、核三延役;4/18 台積電舉行法說會,儘管下修全年半導體產值預估,但台積電總裁魏哲家釋出AI伺服器和AI加速器等需求非常強勁的消息;4/19 中國民航局啟用M503銜接航線,國台辦稱此舉緩解航班增長壓力。同日,商務部宣布認定「聚碳酸酯」傾銷,即起徵收22.4%反傾銷稅;4/19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出席Forum on Leadership-The Call of Freedom提到,習近平已下定決心在政治生涯內控制台灣,美必須非常嚴肅看待;4/21 美國眾議院通過總額950億美元援助以色列、烏克蘭和台灣的包裹法案,接下來將交付參議院於23日表決。
詳細新聞 -
4/8 台積電獲美國補助,將在美設立第三座晶圓廠,預計2030年前導入二奈米或更先進製程,此舉形同宣告美國將是另一個先進製程生產重鎮;4/9 教改工程滿30年,學界批評教改造成無法回頭的錯誤政策。前教長郭為藩、清大前校長賀陳弘與教育團體,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4/9 前台聯黨立委羅志明、海軍退役少將夏復翔多次邀退將赴中國打球,被依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罪起訴,二審改判兩人均無罪;4/10 馬前總統英九在北京與習近平再次會面。馬會談中提到「中華民國」,在提及九二共識時完整說明「一中各表」。習則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 4/10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強化美日同盟。日媒報導,兩國加強防務合作,顯然是考量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強的軍事自信; 4/10 經濟部發表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額,衰退23%。經濟部解釋可能原因:受高利率及通膨影響,使企業投資擴產趨保守;4/10 準總統賴清德公布首波人事布局,閣揆由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出任、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任副閣揆,政院秘書長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轉任;4/12 美日菲高峰會在白宮舉行,聯合願景聲明指出,台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繁榮不可或缺要素,對台海基本立場不變,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
詳細新聞 -
3/31 交通部觀光署今年訂出12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來台目標,但兩岸僵局至今未解,少了陸客,恐難達標;4/1 AIT主席羅森柏格五度訪台。她與準總統賴清德會面時,提及兩岸的和平與穩定,與美、台的利益緊密相關,也是美台之間優先事項;4/1 中國空拍機3月29日闖入金門二膽島上空,並在網路發布影片嘲諷守軍。國防部長表示,守軍處置未符合規定,顯示訓練不足,未來會強化;4/1 馬前總統晚間會見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馬表示,兩岸和平穩定不只造福兩岸,也對全世界有重大意義;4/2 美中元首通話,重申要負責任管理雙邊關係。白宮透露,拜登對習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4/3 東台灣發生規模7.2強震,奪走十多條人命、逾千人受傷,是繼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25年以來規模最大地震;4/4 美國副國務卿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表示,美英澳共同投入的AUKUS潛艦計畫,對於台海在內的狀況都能造成巨大影響;4/6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3月訪問捷克時,在布拉格遭中國軍事外交官尾隨騷擾,捷克外交部考慮將中方涉案人列為不受歡迎人士。
詳細新聞 -
3/24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結束美國、歐洲訪問行程。外交部指出,蕭應邀訪問歐洲議會、捷克、波蘭和立陶宛等,傳達與歐洲各國民主同盟;3/25 國防部下達新訓令,國軍期末測試將返回駐地受測,落實國土防衛及城鎮戰;3/27 因應兩岸可能面臨戰爭風險,數位發展部宣布,提供重要軍政系統指揮使用的非同步衛星專有星系,可望今年上半年開通;3/27 立委羅智強向警方報案,收到炸彈恐嚇訊息,欲對羅及立法院長韓國瑜不利。警方追查發現犯嫌在新加坡,涉案男子迅速被逮;3/28 國際上掀起禁抖音TikTok風潮,數位部長日前也定位TikTok為「危害產品」。TikTok近期在立法院展開遊說,盼在台灣享有「公平待遇」;3/29 國安會前秘書長指出,20年來美國在台海軍事優勢快速下降,建議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應透過就職演說化解兩岸對立;3/29 國防部長邱國正因任職於國安局的兒子捲入召妓涉黃爭議,向蔡英文總統口頭請辭,蔡總統予以慰留;3/30 台北市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累計已有28人通報中毒,其中2死、5重症,這是台灣首起米酵菌酸死亡案例。
詳細新聞 -
3/19 海巡署「南沙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將啟用,國民黨呼籲蔡總統比照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在卸任前視察太平島宣示主權;3/19 準總統賴清德前往竹科,與半導體大老閉門會談。力積電董事長透露,會中觸及電價調漲議題,也提議政府是否要繼續發展核電;3/19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日前低調訪美,並在結束相關行程後前往歐洲訪問。捷克參議院議長在社群媒體發文,與蕭美琴會面,曝光行蹤;3/19 印度、美國先後對TikTok祭出禁令,數位部長唐鳳表示,境外敵對勢力可實質控制的,都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TikTok現在就是危害產品;3/20 台積電將在嘉義科學園區設置兩座先進製程封裝廠,水利署計畫初期從雲林湖山水庫支援,掀起雲嘉搶水大戰;3/21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否認美軍派特種部隊人員「常駐」金門,他指稱該報導「不實,美軍目前並未在那常駐」;3/21 央行舉行首季理監事會,決議升息半碼,超乎市場預期。央行重貼現率從1.875%上升至2%,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次是預防性升息;3/22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通過4月起調漲電價,各級距全面調升,平均漲幅11%。工總表示,政府應該重新考量核能,盼政府重新思考能源配比;3/25 前總統馬英九再度率學生赴中訪問,為期11天,將訪問廣東、陝西與北京。馬基執行長表示,基於2015年馬習會,希望和「老朋友」再碰面。
詳細新聞 -
3/10 中國全國政協會議閉幕,會中通過「政治決議」,當中涉台部分重申「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形同為中國兩會對台論述定調;3/10 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皆表態將推動不在籍投票法立法,保障國人的民主權利。執政黨民進黨批評違憲,質疑為中國介選大開後門;3/11 鏡電視新聞台申設過程傳出府院高層介入護航;2022年拿到執照後一個月內換三個董事長。新國會上任後,在野黨成立調閱專案小組;3/11 國安局長赴立院專案報告「因應中共兩會召開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就國際及兩岸局勢發展之研析」,國安局和國防部嚴密監控台海情勢;3/12 副總統當選人、前駐美代表蕭美琴以私人身分低調訪問華府。蕭此行除收拾個人物品,也計畫會晤美方官員,討論新政府政策;3/12 國防部長邱國正被要求界定中共在地協力者。邱回答,言論對我方不利,對對方有利,就是在地協力者,立委抨擊,批評政府就是在地協力者;3/13 中國籍漁船在金門禁限制水域翻覆屆滿一個月,陸方答覆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陸委會回應,中共罔顧事實;3/13 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啟動朝野對話,首場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會談。這是蔡執政八年來,首次和在野黨主席面對面溝通。
詳細新聞 -
3/4 國軍精準飛彈射擊訓練政策轉為多頻次增加實戰化射訓,學者肯定實戰射擊是必要政策,也是對共軍擾台的反應;3/5 中共國務院總理人大開幕式報告,涉台論述於「統一」前,刪除「和平」二字,並新增「反對外來干涉」,引起關注;3/5 中國漁船在金門海域翻覆兩死案,中方看過海委會及海巡署專題報告及答詢後,以「不能接受」等理由,離開金門返中;3/6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增設數位黨部,整合青年業務,以數位方式強化青年工作。黃復興特種黨部改隸於退伍軍人部,黨內將不再有特種黨部;3/7 金廈海域翻船事件,兩岸關係益發緊繃。國防部長邱國正在表示,要「慎戰」,我方不宜貿然挑起任何戰端;3/7 兩岸經貿開年就出現升溫跡象,中國海關總署公今年一至二月兩岸進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7.3%,自台灣進口年增8.4%、出口年增4.4%;3/8 美國總統拜登向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發表國情咨文,表明美國將為台海和平穩定挺身而出,這是拜登首度在國情咨文談到台海安全;3/8 食藥署邊境查驗出進口辣椒粉含致癌物質蘇丹紅,問題食品延伸至胡椒粉,流向全台9縣市。食藥署宣布,全台營養午餐禁用辣椒粉一個月。
詳細新聞 -
2/27 國際評論網站刊出「美國晶片法如何傷害台灣」,批評美國以高額補貼鼓勵台灣半導體製造商遷往美國,恐損害台灣經濟甚至美國國安;2/27 吐瓦魯新任總理Feleti Teo接受專訪表態,吐瓦魯與台灣抱持同樣的民主價值觀,重申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排除轉向北京的可能性;2/29 台南光電弊案力暘能源公司被控非法取得土地,南檢約談市長黃偉哲。力暘負責人曾任行政院顧問、新竹小英之友會副秘書長,引發關注;2/29 立法院8個常設委員會,國民黨、民進黨都各拿下一席召委。民眾黨立委全數票投國民黨人選,並稱未來將攜手合作,強力監督執政黨;2/29 台積電資深副總秦永沛及研究發展副總米玉傑出任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此調整代表製程、海外營運、技術研發皆為未來發展重心;2/29 行政院主計總處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43%,為近3年最佳。同時也上修CPI年增率至1.85%;2/29 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優先法案,推動讓中國籍配偶取得我國身分證年限比照外配,獲民眾黨支持,但有醫師發起網路連署要求暫緩;3/1 兩岸在金廈海域爭端持續升高。中國稱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對此國防部長表示,意即未來會沒有緩衝餘地,地區恐有更大壓力。
詳細新聞 -
2/19 兩岸金廈海域爭端升溫,中國海警局在金廈海域常態化巡查,並在金門大二膽海域、五通水道附近,強制登船臨檢我方觀光遊艇;2/19 2023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創下15年新高,去年全體受雇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5%,實質總薪資年減1.04%,創11年來最大減幅;2/20 鴻海五十周年,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將從「製造的鴻海」,轉型「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與智慧城市三大平台科技」的鴻海;2/20 海事新聞網站披露,美國計畫將近半航空母艦艦隊派往西太平洋。學者分析,威懾中國仍是美國要務,並為台灣總統就職前台海局勢做準備;2/22 英特爾執行長公布英特爾將加入台積電的一點四奈米競爭行列,目標2025年前重返製程領先地位、20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2/22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宣布,國務院批准售台先進戰術數據鏈系統升級計畫及相關設備,估7500萬美元;2/22 美國聯邦眾議院蓋拉格率領跨黨派議員訪台,此行就是想傳達,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做出侵台決定,一定會失敗;2/24 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的第一座工廠JASM啟用,日本政府宣布,加碼補助台積電7320億日圓,協助興建熊本二廠。
詳細新聞 -
2/7 中美友邦瓜地馬拉外交部長表示正考慮與中國建立正式貿易關係,但計畫維持與台的現行關係;2/8 交通部日前宣布開放我國組團赴陸旅遊,不料政策急轉彎喊卡。朝令夕改引發旅遊業者不滿,醞釀萬人上街頭抗議;2/8 美國聯邦眾議院檢討對外軍售延宕問題,台灣部分軍售要遲至2027年或更晚才交付;軍售延宕除生產不及,也受烏克蘭衝突導致的政策決定影響;2/9 OpenAI執行長和阿聯政府在內的投資人洽商,籌募5至7兆美元,重塑全球半導體及AI產業,將使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規模相形失色;2/13 美國援助台灣、烏克蘭和以色列的953億美元法案,13日參院表決通過。不過能否在眾院通過仍有很大變數;2/14 金門海域發生中國籍漁船因拒檢逃竄,造成2死事件,國國台辦強烈譴責,並要求立即查明真相;2/16 海基會舉辦大陸台商春節活動,大陸全國台企聯現任會長,以及北上廣深台商會長皆未出席。台商表示,希望賴任內少有台獨言行;2/16 台印簽署MOU,開放印度移工來台,以具備一定學經歷、英語能力佳的印度勞工為優先對象,小規模試辦,再視成效增額開放。
詳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