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重點:
鄭永年:習近平將影響未來30年的中國
兩岸關係究竟有沒有時間表?
「兩岸關係並非孤立的,而是要放在中國的戰略佈局下來檢視,因此瞭解習近平特別重要。」鄭永年表示,雖然五年過去了,但習近平時代才剛剛開始,因為他的權力更加鞏固,人事也到位了,接下來就是全新的政策。
鄭永年判斷,習近平目前所規劃的戰略思考,將不侷限於兩屆任內,其影響力可能將超過20年,乃至於30年。因為習近平上台後,非常強調中國的「兩個一百年」,「第一個百年」是共產黨成立的100年;「第二個百年」則是自1949中國成立後的一百年。十九大之後,習近平的重點已經從「第一個百年」轉向「第二個百年」。他觀察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所討論到的改革方案,一共有五百多項重大改革,都是為了將來30年而規劃的,直到2049年,不管習近平以什麼方式延續其影響力,這個影響力肯定超越兩個任期,可以說「習近平的時代才正要來臨」。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已經躍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貿易國,人均GDP大幅提高到九千美金,未來更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鄭永年認為,中國實際上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政治模式-「內部多元主義」,也就是「開放的一黨制」,亦即把所有的社會菁英網絡在中共的周邊,運用黨代表、人大或政協各種制度化組織與機制,將菁英留在統治體系中,不讓他們像多黨制的民主國家一樣,擁有「相互否決的權力」。鄭永年表示,這樣的政治模式深獲70後年輕一代的肯定,同時也奠定了中國「兩條腿一個圈」的崛起戰略,包括了新型大國關係、一帶一路及其周邊外交。
「兩岸關係也包含在這樣的戰略格局下,直到後習近平時代。」鄭永年強調,中國處理兩岸關係,必須放在中國內部發展及國際關係發展作思考。鄭永年提到「一帶一路」時強調,「中國崛起是事實」,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短短40年的時間,成為世界大型經濟體,建立「一帶一路」為的是要消耗、外溢過剩的產能,「但同時中國又要面對跟外界越來越多的糾紛」,又有與美國共同經營「新型大國關係」的考驗,種種因素都會影響到中國如何看待兩岸關係。
|
|
|
|
吳玉山表示,過去三十年來,中共對台政策主要在「促統」和「反獨」兩個綱領跳動,但自習近平高度集權以來,中共會不會更偏向「促統」?吳玉山分析,從過去江澤民、胡錦濤的經驗可以看出,當領導人權力集中的時候,由於缺少政治敵手的壓力,對台政策反而較為寬鬆,「或許對台灣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吳玉山認為,大國崛起的背景,以及歐美國家仍處在金融危機後的恢復期,「中國當然有想要當第一的野心」。吳玉山強調,中國經濟已經和世界貿易整合,若輕易開戰,恐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同時中國也必須要避免在中美關係之下跳進「修昔里德陷阱」。
鄭永年補充,「兩岸實現統一」也可能作為習近平的重要政績,「若連國家統一都沒有,中國夢是很可笑的」,習近平需要對未來的領導人交代,因此無論是「武力統一」和「和平統一」兩條路線,可能都不會放棄。
主持人江宜樺提問,中共十九大後,將使得習近平的權力更加鞏固,外界相當關心「兩岸關係」是否有所謂「時間表」的問題?
吳玉山回應,習近平如果權力很大,那他所設定的時間表就絕對超過2022年,而將以2049年為時間表,也就是所謂的「第三任期」,進行長遠的規劃,「並不會急著在第一個一百年的時候完成」。鄭永年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解決台灣問題」可能是習近平要增加任期的最好方式,尤其當中國年輕的世代逐漸掌政時,他們可能會有「台灣放越久,離中國越遠」的憂慮。
江宜樺進一步發問,「當中國的企圖心越來越強的時候,台灣該如何因應?」,吳玉山認為,必須要讓國民了解到,兩岸關係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台灣要有足夠保護自己的力量,同時還必須要深深思考「台灣跟中國大陸到底是什麼關係?」。鄭永年認為,他很喜歡台灣,台灣也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地方,但「台灣需要先解決內部問題」,也就是說,台灣如果要維持現狀,就必須經濟能持續發展,國家富有才能留住人才與財富。若台灣經濟不振,國力變弱,將留不住知識與財富,屆時只留下政治權力和窮人了,又將如何保護自己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