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離左翼理想國度還很遙遠 左翼學者黃德北只給70分
世新大學社發所教授黃德北在演講時表示,當中國共產黨正在創建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時,中國的社會主義復興卻仍然還在摸索的道路上,亦仍未實施社會主義民主,中共政權離左翼理想的國度還很遙遠,若真的要打分數的話,他會打70至80分。同時,黃德北也期待台灣能跳脫對左翼中國否定框架,能有更開闊的心胸來接受左翼思維。
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有何不同?黃德北指出,習比毛更強調市場;而經歷文革,其理想性深深影響習近平那一代學生,那種對平等與社會主義價值的重視,會是這一代領導人堅持的原則。
長風基金會、《思想》雜誌有鑒於台灣與世界必須認識中共、評價中共、判斷中共未來走向的信念,以「沈重的革命,中共百年歷史的韌性、代價與前景」為主軸,連續三個周六舉辦三場線上演講。本周六舉辦第二場次演講,特別邀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黃德北教授,以「從左翼角度看中共百年變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並由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擔任主持人。
近來正在撰寫百萬字的「中共百年歷史」專書的黃德北在演講一開始說明了左翼的歷史起源,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期間,溫和派的保王黨人在國民議會都坐在議場的右邊,而主張激進變革想法的革命黨人都坐在左邊,從此便產生了「左派」、「右派」或「左翼」、「右翼」兩種稱呼。
黃德北表示,19世紀工業革命後,社會主義運動的崛起,當時出現的馬克思理論與反對資本主義,列寧主義是反對帝國主義,20世紀發生的俄國革命是以實現社會主義為目標。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則是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封建主義、追求民族獨立解放。也就是說,左翼思想是以反對資本主義、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殖民主義以及反對封建(地主)主義為主軸的思想。
黃德北指出,原來的馬克思理論原是用來分析西歐及英國高度工業化社會的情況,在應用於其他社會時需要調整,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與發展是依照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原則,在中國大陸進行改造時做了調整與修正,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左搖右擺的中國共產黨
一、向右傾的新民主主義社會
黃德北表示,毛澤東在1939年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主張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新資本主義社會),完成工業化與民主化後,再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的經濟是允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體制,沒收官僚資本主義企業為國營企業(社會主義經濟),但也強調保護私營資本主義與城鄉個體經濟,同時發展合作社經濟與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在政治方面,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這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府(對人民民主,對反動派專政),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階級為領導的、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在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黃德北說,中共在農村政策上主要著手進行農村的土地改革,透過土改,將地主土地分給農民,並且積極鼓勵農民參與此一運動,喚起農民的政治意識,並藉此從中建立起黨在農村的幹部隊伍。
黃德北指出,中共的土改與台灣的土改有很大的不同,中共的土改讓大量的農民獲得土地,是一個重視人民參與的群眾運動,也使得中共首次能夠突破縣層級,讓國家機器能夠貫穿到鄉、村,乃至於鄰里,進而貫徹國家政策,「這象徵著中國的真正統一」。
二、轉軌時期
由於土地改革仍允許富農可以雇工租地,因而出現貧富差距的現象,黃德北說,毛澤東開始將個體農民要求「發家致富」看成是自發資本主義,認為新民主主義的政策,將導致中國走向資本主義,因此在1950年代推動「轉軌」,「從現在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黃德北進一步比較了中共在「轉軌」過程對資本主義態度的變化。中共政權建立之初,為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發展,對於民族資本家是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1952年發起「五反運動」原在打擊不法資本家,但對於私人工商業造成很大衝擊,因此毛澤東明確指示:「在打到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後,中國內部主要的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鬥爭」,改變了原先對於資本家既團結又鬥爭、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
三、再次向右調整-國民經濟調整時期
黃德北表示,由於轉軌時期推動的「公社」、「反右派運動」、「三面紅旗運動」,尤其人民公社運動後造成許多災難性的影響,再加上1959年以後中國大陸又連續出現長達三年的饑荒,造成上千萬人民的死亡,使得毛澤東在1962年主動退居第二線,由劉少奇及鄧小平負責實際工作。
由於劉、鄧採取一連串溫和政策想解決經濟困境。毛卻認為劉、鄧的改革是一種修正主義的作法,要求劉、鄧兩人改正,但卻未得到重視,使毛澤東認為黨內這時已經由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控制,必須除去,因此決定發動文革,將整個黨的組織摧毀,以重新改造。
四、文化大革命
黃德北說,對於毛澤東而言,如果文革只是權力衝突,其已於1966年8月就鬥倒劉,重掌權力,但文革卻未結束,反而方興未艾。因此必須從意識形態上的理由才能理解此一問題,毛澤東擔心中共從此走向修正主義,也就是資本主義的道路,因此整頓黨的官僚主義與修正主義,徹底改造黨,並從運動過程中,培養革命接班人,才是毛澤東發動文革的真正用意。
五、鄧小平以後,中國大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
隨著1976年毛澤東去世、四人幫下台,鄧小平在1977年復出,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口號,反對盲目的教條主義,提出改革開放政策。
黃德北說,鄧小平執政初期,因為胡趙體制解體、改革失敗、天安門事件,以及東歐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解體等,而採取「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策略。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時,發表一系列支持改革開放的講話,引發中國第二波改革。第二波改革使中國人民開始意識到中國的改革不會再走回頭路,使得中國日益成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
日益緊繃的中美關係
黃德北表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中共當局承諾人民幣不會貶值,之後又開放國內市場,讓韓國與東南亞國家產品進入中國。1998年朱鎔基出任總理,推動國企改革與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大批國企工人被迫下崗,這也使得中國大陸並未出現大規模的社會問題。中國於2001年12月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與全球經濟進入更緊密的整合,也使得中國出口量大增。
在中美關係部份,黃德北指出,中美關係在美國小布希總統上台後開始發生變化,兩國之間開始磨擦加劇,1999年5月,美國軍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2名記者死亡;2001年中美軍機,在南海發生碰撞事件,中美關係日益惡化。
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入侵富汗塔利班政權,開始調整對外政策。
此時經濟大幅成長的中國已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國家,黃德北指出,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次債風暴,為了協助美國渡過大量印鈔度危機,中國承諾4兆人民幣擴大投資計畫。中國國內也因為北京奧運後,人民的自信心與民族主義高漲。
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聲明,並籌建TPP遏阻中國,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而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建設「新經濟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希望能加強與中亞、歐洲與東南亞等地的經貿合作,以化解與美國的緊張對峙關係。
黃德北認為,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使得其不再受任期10年的限制,主要就是希望在沒有時間與任期的壓力下處理中美對抗與台灣問題。對於中美之間的衝突,黃德北表示,中共可能因為過去與國民黨的鬥爭經驗,即便後來美國川普總統發動貿易戰,但依然是採取「鬥而不破」的策略。
中共仍未實現社會主義民主,也還摸索中國的社會主義復興
黃德北表示,中共在21世紀以來,已經有餘裕可以加強對農村與中西部地區的補助,例如取消農業稅、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免費、增加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財政補助、以工養農(對於農民種植與退耕還林的補助),以及建立低水平、廣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因此,習近平在2012年提出「中國夢」,並定義其為「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黃德北也不改左翼本色地批判,當中國共產黨正在創建中華民族復興時,中國的社會主義復興卻仍然還在摸索的道路上,亦仍未實施社會主義民主,尤其當21世紀以來自由主義的代議民主已經出現空前危機,但替代自由主義代議民主將是甚麼模式?顯然需要許多人去思考與摸索探尋。
黃德北期待,未來中國共產黨如果能在社會主義經濟與政治建設問題上都能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與實踐模式,無疑將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最偉的貢獻,也將對中國的長治久安產生重要的影響。黃德北也強調,社會主義不應該是反對自由主義(anti-liberalism),而是超越自由主義(beyond liberalism)。
黃德北也不諱言,過去我們都是從右翼角度來看待與認識中共,使得我們對中國存在著種種的錯誤與偏見,這樣的偏見不但影響兩岸之間的正常交流與互動,更阻礙台灣社會的認識與發展。也因為對左翼中國的否定,使得台灣人民無法接受進步的左翼思潮,讓我們只能用右邊的眼睛看世界以及用右腦思考問題,台灣社會永遠陷入一個思想保守落後的狀態。這就是我們現在台灣所處的困境。
黃德北在回答觀眾提問時表示,思想家從來沒想過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來實踐,而取得政權到理想社會也還有一大段距離,世界上目前也還沒有真正實現左翼理想的國家,中國離左翼的理想還很遠,若真的要打分數的話,他會打70至80分。黃德北也坦承,中共自1949年以來變化驚人,可以在錯誤中不斷修正,這不是一人獨裁的政治形勢,而是過程中有許多人可以參與來糾錯,這在資本主義社會做不到,因為資本社會有很強大的資本力量不容糾錯,中共政權則可以在不斷糾錯過程中改進,但也有可能變得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