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東西方政治版塊重組 邀請各界共同思考台灣定位 台灣近25年來最重要的國際政治研討會

由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成立的長風基金會,將於六月初舉辦長風講座及大型國際政治研討會,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參加。江宜樺表示,國際政治局勢正發生板塊重組的現象,其影響極為深遠。因此,他跟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黃煌雄先生,以及中研院的朱雲漢院士多次討論後,決定共同舉辦一場大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大師級學者專家,對東西方實力消長的問題,發表深入的看法。這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台灣25年來最重要的國際政治盛會,希望能夠邀請各界共同探討國際局勢、思考台灣的定位,進而為台灣找出路。

江宜樺指出,以美國為首所建立的國際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就成為主導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力量,這股力量在1989年東歐共產集團崩解後達到高峰,使自由民主體制幾乎被當成未來人類的唯一選擇。但是,進入21世紀後,由於中國與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崛起,東西方政治經濟板塊開始出現重組的現象,尤其中國大陸由過去經貿制度的參與者,企圖以新興大國的姿態來重新架構國際經貿體系,挑戰了美國所建構的世界秩序。將來東西方實力會出現什麽樣的變化,非常值得大家關注。

江宜樺表示,他非常關心台灣的未來,也曾與許多朋友交換過意見,包括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黃煌雄先生、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教授等。大家關切的是,面對東、西方政治版塊可能重組的國際局勢,中國大陸已然崛起,印度更是緊追在後,東方是否有可能取代西方而重新建構世界秩序?夾於美中新型大國關係之間的台灣,又要如何為自己找到安全有利的戰略位置呢?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因此長風基金會決定舉辦一場長風講座,並與台灣研究基金會合辦一場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促使國人關心相關問題。

江宜樺說,長風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長風講座,邀請國際知名的學者專家或政治人物分析國際局勢以及台灣定位,去年邀請史丹佛大學的法蘭西斯·福山教授來台演講,引起熱烈反應,今年進一步規劃了系列活動,包括長風講座及國際研討會等兩部份。江宜樺特別提到,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曾於25年舉辦過一場第三波民主化國際研討會,邀請許多國際知名學者來台,盛況空前。當時甫從美國學成返台教書的江宜樺,在那場國際研討會中獲益匪淺,同時也肯定那場研討會為台灣民主發展的理論建構,奠定重要的基礎。

江宜樺說,六月初的國際研討會是由台灣研究基金會與長風基金會共同主辦,籌辦過程中也獲得了許多國際重要智庫的響應,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台灣大學東亞民主研究中心、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以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政策智庫等。

這一系列的活動為期三天,包括長風文教基金會6月1日(五)15:00-17:30主辦的「西方迷失?東方崛起?」長風講座,將由馬凱碩先生(Kishore Mahbubani)以「西方迷失了嗎?」(Has the West lost its way?)發表演講,再由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李世默教授與馬凱碩先生進行對談,本場對談將由長風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親自主持。

6月2、3日09:00-18:00舉辦「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研討會,將於兩天內針對七個重要議題,包括:21世紀西方自由思想的挑戰、壓力下的西方民主資本主義體系、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能否生存、亞洲崛起與後西方世界的輪廓、中國與印度發展路徑的挑戰與影響、中國推動全球秩序轉型的進程與策略、台灣面臨的挑戰與契機等,最後舉辦閉幕圓桌論壇,由黃煌雄及江宜樺共同主持,提出兩天研討會的結論。

6月1日長風講座邀請的馬凱碩先生係新加坡著名學者和外交家,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院長,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實務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學者,其將以多年外交實務經驗與學養,反思與展望全球政治變化。

馬凱碩先生在《新亞洲半球:全球力量向東方不可抗拒之轉移》乙書中,顯示了他對這個問題的觀察與想法。他批判西方國家並認為他們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價值實踐,如民主,法治和社會正義等,在許多方面都是腐敗的。他在書中提到,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等全球政治體系和國際機構,是為了西方利益而建立的。他認為這些機構應該為亞洲崛起的大國重新制定規則,並聲稱雖然西方可能害怕亞洲崛起,但西方應該接受並與亞洲合作。

6月2、3日舉辦的國際研討會,所邀請的都是全球頂尖的國際政治學者專家,可以說是台灣近25年來研討會中難得一見的堅強陣容,包括以研究民主理論聞名的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名譽教授約翰·鄧恩(John Dunn)、提倡全球正義的耶魯大學哲學與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湯瑪斯·伯格(Thomas Pogge)、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暨中國歷史學教授宋怡明(Michael Szonyi)、有「西方中國通」之稱的哈佛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柯偉林(William Kirby)、曾被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Lawrence Lau)、致力於全球化研究的倫敦政經學院國際關係教授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以「建構主義」聞名的倫敦政經學院國際關係學系名譽教授貝瑞·布贊(Barry Buzan)、有美國國關理論大師之稱的康乃爾大學國際研究學系教授彼得·卡贊斯坦(Peter Katzenstein)、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恒川惠市(Keiichi Tsunekawa)、倫敦政經學院外交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麥可·考克(Michael Cox)、德國科隆馬克斯-普朗克社會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沃夫岡·史崔克(Wolfgang Streeck)、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Yongnian Zheng)、中國「新左派」健將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崔之元(Zhiyuan Cui)、曾提出「統合主義」的佛羅倫斯歐洲大學學院名譽教授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e Schmitter)、力倡「中國模式」的北京清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貝淡寧(Daniel A. Bell)、在新加坡創立中國研究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王賡武(Gungwu Wang)、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前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有民主理論大師之稱的澳洲雪梨大學及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學教授約翰·基恩(John Keane)以及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名譽院長肖逸夫(Yves Tiberghie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