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美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台,雖然台、美都強調「依循前例」,但美方代表團在選舉落幕隔天就抵台,仍讓政壇認為頗不尋常;1/15 諾魯宣布與我國斷交,與中國建交;這是蔡總統第10個斷交國,我邦交國總數也降至12國。總統府批評北京在台灣大選時,進行外交打壓;1/15 諾魯以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為由,與我國斷交,美方表示2758號決議文內容被曲解,並被用來作為對台施壓工具;1/16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於病逝,享壽83歲。施是戒嚴時期黨外運動指標性人物,曾任美麗島事件、紅衫軍倒扁運動總指揮;1/17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民進黨中派系隸屬新潮流,賴在勝選後首次中常會報告,為了客觀推動國政,團結黨內、領導黨,自即日起離開新潮流;1/18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釋出的文件顯示,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曾祕密遊說英國政府,「加快」向中國出售國防設備;1/18 台積電在法說會後主動透露決定在高雄增建第三座晶圓廠,並切入二奈米先進製程;供應鏈解讀為了向新政府展現先進製程根留台灣決心;1/19 新國會的正副議長之爭,國民黨由韓國瑜與江啟臣搭檔,民進黨推游錫堃、蔡其昌,雙方都對民眾黨遞出橄欖枝,民眾黨提出國會改革四訴求,要求兩大黨支持。
詳細新聞 -
1/7 不滿美國宣布最新對台軍售,中國外交部對五家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中批美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破壞台海穩定;1/9 國防部數度發布國家級警報,指中國發射衛星已飛越南部上空。但英文簡訊卻標示並錯將「衛星」標為「飛彈」,引發民眾恐慌;1/10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機構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並稱「美國的危險朋友」;1/11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打算在台灣選舉結束之後,派遣前任副國務卿James Steinberg與前國家安全顧問Stephen Hadley率團訪問台北;1/11 我國農產品出口產值較前年衰退6.5%,進口產值衰退8.6%,農貿進出口雙降。其中,外銷中國產值減少最多,達26%;1/11 在總統大選前夕、兩岸情勢未明之際,中國多省市近日傳出暫停陸生赴台交換政策;1/12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2023年12月外貿數據,累計去年全年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2678.36億美元,年減15.6%;1/13 2024總統大選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勝出,賴表示,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是他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
詳細新聞 -
12/30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辯論會上,面對媒體代表提問是否認同中華民國憲法,會後他自稱口誤,把「中華民國憲法」講成「中華民國」;1/2 台積電2024年全球擴廠持續布局,將於日本設立3奈米先進製程廠房,台灣先進封裝則鎖定嘉義科學園區落腳;1/2 中共制定十項出入境政策新措施,發出首張「台灣居民定居證」。陸委會提醒,申請對岸「居民身分證」,將喪依法註銷在台戶籍;1/3 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公布高端董事會錄音,指控高端以不實訊息標案詐取國家補助,及政府對高端採購涉嫌包庇、護航。高端表示,已提告;1/3 總統大選在即,法務部在院會報告直指境外勢力藉由在台新住民發展組織從事介選犯罪。對於這種標籤新住民的做法,多位官員不認同;1/3 環境部首度公開碳費收費計算公式,新增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免徵額度。環團質疑,新公式恐讓減碳力度變小;1/5 主計總處公布2023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2.50%,15年次高,17項重要民生物價年漲達4.8%,外食費年漲4.28%,同樣都是15年次高;1/5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報告,將八項情境列為第一級風險,包括台海危機,尤其台灣總統大選前後特別危險。
詳細新聞 -
12/25 國民黨立委舉證,民進黨卓榮泰,坐鎮公股銀行群組「信賴金融」,群組包含多家行庫,質疑民進黨用公股銀行打選戰;12/25 審計部調查軍機或軍艦引擎料件採購案,發現得標廠商提供來源不明料件,不符規定仍通過驗收,提案糾正空軍司令部及海軍司令部;12/25 中國廈門海關公告,即日起放寬廈門—金門、泉州—金門航線旅客攜帶的台灣高粱酒數量限制;12/26 屏東議長周典論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連署,涉嫌違反總統副總統選罷法連署行賄罪遭收押。國民黨質疑目的在威脅郭台銘不要支侯康配; 12/27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4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法案擴大美台軍事合作,為台灣軍隊建立全面培訓計畫,定期向美國國會報告對台軍售交付進程;12/28 路透報導,中國向台灣搖滾樂團「五月天」施壓,要求在下個月台灣大選前發表親中言論。中國國台辦回應,完全是假消息;12/28 連戰發出公開信表示民進黨執政,回報給台灣的是清算鬥爭、缺工、物價上漲、錯誤的能源政策、台海局勢緊張、貪腐,難怪下架民進黨的聲音居高不下;12/29 2023年台股封關,收盤指數1萬7930點寫下今年收盤新高。匯市交易相對冷靜,新台幣以30.735兌1美元作收,封關價為近七年來最低。
詳細新聞 -
12/18 國內知名社群網站Dcard遭警方搜索調取涉詐帳號資料,這是國內社群網站公司首次因不提供資料給警方「被搜索」;12/19 台積電宣布董事長劉德音將不參與下屆董事提名,推薦副董事長魏哲家接任下屆董事長,將以2024年6月下屆董事會選舉結果為主;12/20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公告,將十三家中國大陸企業列入Unverified List,其中鴻海集團旗下兩家子公司也上榜;12/21 中國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出爐後,明年起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部分產品關稅減讓;12/21 海軍海虎潛艦在執行任務時,六名軍士官被湧浪打落海,緊急搶救仍有三名士官失聯;12/21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主張兩岸對話「先談人權」,宣示當選一年內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重啟海基、海協兩會對話協商等;12/22 國台辦宣布恢復台灣地區石斑魚輸入,強調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就是一家人,事情就好商量、好解決;12/22 台灣碳權交易所掛牌,首日成交8萬8520公噸碳權。不過,碳權商品屬於國際自願性碳權性質,無法抵減歐盟CBAM及台灣國內碳費。
詳細新聞 -
12/11 「軍事營區安全維護條例」草案將完成立法。草案賦予國軍操演所到之處,皆為軍事營區。國軍若認為有危安疑慮,可開罰甚至法辦 ,被疑擴權;12/11 國防部軍事安全總隊及高檢署聯手7月底破獲共諜案,現經查7名現役軍官涉案遭起訴;12/11 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公布國防外交政見:打造可嚇阻戰力並公布「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戰略」、成立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委員會、志願役加薪;12/12 喬治華盛頓大學Robert Sutte教授指出,無論台灣2024誰當選,美政策都會延續,要關注的是美國大選,若川普重返白宮,兩岸政策將投下變數;12/14 央行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下調至1.4%,明年則從3.08%調高至3.12%。物價方面,央行預估今年CPI年增率為2.46%,明年將下滑至1.89%;12/15 「電子五哥」全球分散生產據點策略明確,除鴻海、和碩、緯創已在印度設廠,仁寶傳也將因通訊客戶要求前進印度;12/15 中國商務部提前宣布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的公告,並認定台構成「貿易壁壘」。行政院回應,中國調查違反WTO機制與規範,也完全不符事實;12/15 美國參眾議院皆表決通過明年度國防授權法,包含軍人加薪、應對中國大陸競爭、支持AUKUS協議,以及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計畫。
詳細新聞 -
12/5 國科會將十四奈米以下製程之IC製造技術、異質整合封裝技術等22項技術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為具主導優勢與保護急迫性之技術;12/6 國民黨揭露去年4月時任駐美代表的蕭美琴與政務委員鄧振中已知開放萊豬付出很多政治代價,美方卻未正面回答是否邀請台灣加入IPEF;12/7 台積電美國廠的勞資爭議畫下句點,台積電將調派工程師進廠協助裝機,有利第一座晶圓廠加速裝機作業,並同步展開建廠的二廠順利推進;12/7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擋下一項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1060億美元法案,因此次包裹方案排除共和黨的移民改革措施;12/7 台灣2023代表字大選揭曉,經民眾票選「缺」第一高票獲選為年度代表字,第二名「蛋」字,第三名則是「詐」;12/8 影響2020年總統大選的王立強「假共諜」案,受牽連的中國創投公司主席向心夫婦在經歷長達1426天的境管後,日前獲判無罪確定;12/8 碳權交易所將在22日正式上線,開放國內企業在碳交所平台採購國外碳權;12/8 COP28在杜拜舉行,根據最新發表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較去年退步4名,排名第61名,表現不如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
詳細新聞 -
11/26 前總統馬英九輔選時,提及近來民進黨多人涉及學術倫理爭議,更重要的是蔡總統的論文有問題,總統府對此駁斥;11/27 九大工商團體與各總統候選人經濟對話。侯宣示重啟兩岸ECFA協商,並希望在四年內加入CPTPP,也承諾開放陸客、陸生來台;11/27 鴻海印度子公司將擴建廠房,預計投入金額近500億元,外界推測,此舉是為了在印度進行iPhone新產品導入(NPI)預做準備;11/28 主計總處發布最新經濟預測,由於出口嚴重衰縮,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1.42%,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35%,10月景氣燈號也再度跌回藍燈;11/29 駐美代表蕭美琴請辭參選,駐歐盟兼駐比利時大使俞大㵢接任駐美大使,遺缺則由政務次長李淳出任;11/30蔡總統接受專訪表示,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來自內部的極大挑戰,現在不是他們大規模犯台的時機。對此,侯表示,面對兩岸議題要務實穩健;柯表示,台灣需要「緊張但不要太緊張」的關係;12/1 美國期刊刊出葛來儀、白潔曦與柯慶生三名美中關係學者的聯名文章,認為美應表明反對台海兩岸片面改變現狀;12/1 美國民調顯示,高達77%美國人把中國視為敵人,72%受訪者回答,若中國大陸侵台,支持美正式承認台灣;46%支持派美軍地面部隊協防台灣。
詳細新聞 -
11/20 美國公布CPI、PPI等漲幅均低於市場預期,市場研判聯準會升息循環告終,激勵台幣匯率勁升,創逾三個半月新高,累計升幅達6.94角;11/20 11月3日南沙太平島東側出現美、中船艦,海巡署宣稱艦艇距島最近13.4浬;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要求國防部在主權議題絕對不能退縮;11/21 台積電已告知供應鏈合作夥伴,正考慮在熊本興建第三座廠,台積電回應,目前正專注評估在可能性;11/23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舉行國際媒體茶敘,針對兩岸議題,她表示,對話是解決分歧的唯一途徑,戰爭不是選項;11/23 行政院宣布,開放註冊且學籍滿6個月以上中國籍學生,比照其他外籍生、僑生納保,明年二月起實施。受惠陸生約2000人;11/23 義務役明年恢復為一年期,明年預定徵集9127人,分發單位含守備海空軍、資通電軍高山站台及儎台武器等重要設施;11/24 藍白合破局。2024總統大選登記截止,共三組登記,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發表聲明,宣布退出總統大選;11/24 美麗島電子報公布11月21至23日所做的最新總統大選追蹤民調,在三組總統參選人情況下,民進黨賴清德僅以31.4%維持領先,國民黨侯友宜31.1%緊追在後,民眾黨柯文哲25.2%居末,「賴侯」僅差0.3個百分點。
詳細新聞 -
11/13 IBM高雄軟體科技整合服務中心開幕,成為IBM在台灣第一個軟體服務中心及第一個資安監控中心,預估5年內將帶來1000個工作機會;11/14 交通部日前宣布明年三月解除赴陸禁團令,但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現又稱初期將限額2000人次,引發業者反彈;11/14 2023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南京開幕,習近平發出賀信,將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11/16 拜登與習近平在舊金山會談4小時。習在會中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對台動武的計畫,仍重申和平統一,拜登則重申美國擁護和平與穩定的立場;11/17 職籃SBL打假球簽賭案擴大延燒,檢調搜索裕隆籃球隊球員宿舍,約談教練、現役與退役球員等16人,重創裕隆球隊形象;11/17 聯發科執行長表示,聯發科智慧型手機解決方案取得領先的全球市占,Meta Reality Labs與聯發科宣布展開新一代擴增實境眼鏡的合作;11/18 APEC經濟領袖會議代表張忠謀在國際記者會指出,「拜習會」是個好的會議,有助於減少緊張局勢,增加台海穩定;11/18 藍白合原定18日宣布「侯柯配」或「柯侯配」,但雙方就統計誤差範圍如何界定出現歧異,三方民調專家徹夜開會無果,再度陷入僵局。
詳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