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 前總統馬英九訪陸,為兩岸分治七十四年以來,第一位踏進中國大陸土地的卸任中華民國元首;3/27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赴美12天,在馬里蘭大學與台灣同學會座談時指出,國家領導人應把台灣打造成「科技島」,而不是「彈藥島」;3/27 「台版晶片法案」聚焦晶片製造,引發IC設計業不平。聯發科董事長表示,法案應納入IC設計、下游系統產品應用、軟體及整個生態系;3/29 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洲邦交國,去程過境美國紐約,回程過境洛杉磯,預計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3/29 新光三越董事長村上英之任期屆滿,新光三越召開董事會,決定董事長重新由台灣人出任,為泛新光集團、新纖董事長吳東昇;3/30 台灣沿海出現20具浮屍,7人為越南籍,可能是船難或遭人蛇「丟包」大海。9名台灣人為自殺或意外落水,4具遺體身分不明;3/30 美國晶片法案開始接受廠商申請,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有些限制條款,台積電無法接受,還需要與美國商務部溝通;3/30 基隆民眾反對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提出地方性護海公投。基隆市長謝國樑宣布,進入第二階段連署。但中選會表示,該議題不得為地方公投項目。
詳細新聞 -
3/20 前總統馬英九將赴陸祭祖,不會見北京相關人士,但對陸方安排餐敘,「客隨主便」。陸方依馬習會前例,以「先生」尊稱馬英九;3/22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建議,民進黨應暫停台獨黨綱,並建議台灣朝野領袖共擬對策,以因應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3/21 蔡英文總統將出訪中美洲邦交國貝里斯及瓜地馬拉,去程過境紐約,回程過境洛杉磯將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Kevin McCarthy;3/22 國民黨中常會定調,2024總統提名將採徵召模式,新北市長侯友宜被認為出線機率高。民進黨初選登記參選人賴清德因同額競選,將代表民進黨參選2024年總統;3/23 央行再度升息半碼,房貸利率站上2%。升息帶動台幣升值,台灣機械公會呼籲彈性調整與競爭國家同升同貶,並主張台幣匯率應貶到32元;3/24 民法規定造成婚姻破裂的一方無權提離婚,憲法法庭判決部分違憲,不符憲法保障的婚姻自由,要求2年內完成修法;3/24 美國白宮前國安顧問Amb. Robert O'Brien訪台表示,台灣應教全民使用AK47步槍,將使中國重新評估入侵台灣、嚇阻中國;3/26 宏都拉斯於與台灣外交關係,我邦交國剩下13個,外界擔憂南美洲僅存邦交國巴拉圭是否成為「下一個宏都拉斯」。
詳細新聞 -
3/13 核二廠二號機正式停機解聯,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供電無虞,但學者質疑未來隨時有供電危機;3/14 故宮數位圖檔遭複製外流,放到百度、淘寶等網站賤賣,故宮副院長證實,擬請律師提出智慧財產權受損,要求下架,或提出進一步訴訟;3/15 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總統發表聲明,已指示外交部長處理與中國建立正式關係事宜。報導指出,蔡政府早知邦交出問題,卻隱瞞不利的外交訊息;3/15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陳耀祥在鏡電視申辦執照爭議中,涉嫌瀆職、護航,遭北檢列為刑法瀆職罪被告;3/16 小三通中轉將於3月25日恢復,國人及陸配均可搭乘往返中國,但中國大陸人士仍不得中轉台灣本島;3/16 國民黨選策會納入李全教、傅崐萁等人,遭黨內反彈名單有黑金質疑,新北市長侯友宜臉書發文並致電國民黨主席,表達強烈不妥;3/16 前立委羅志明、海軍退役少將夏復翔涉嫌多次邀請退將赴陸,且中共統戰部官員或解放軍退將在場,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罪起訴兩人;3/17 經濟部拍板,4月起電價平均調漲11%,漲幅之高歷年罕見,經濟部表示,此次電價調漲約影響177萬戶;3/19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27-4/7赴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為兩岸分治74年以來,首位踏上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
詳細新聞 -
3/6 國防部長證實,美軍擬將在東亞的軍備庫存,改存放到台灣。美國媒體人Garland Nixon在推特回應,台灣快成為太平洋的烏克蘭;3/7 四位大法官任期將屆滿,將由副總統賴清德任召集人,協助總統提名人選,咨請立法院同意,形成15位在任大法官都由蔡總統提名;3/8 國民黨中常會討論2024立委、總統選舉辦法,黨秘書長黃健庭表示,中常委建議徵召;而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不會把自己納入總統民調;3/8 民進黨中執會討論2024立委提名作業,原則上不建議現任議員參選立委,被解讀此舉是在牽制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熱門人選侯友宜;3/9 蔡英文總統將出訪中美洲友邦瓜地馬拉及貝里斯,去回程都計畫過境美國。彭博社報導,議長Kevin McCarthy證實計劃今年在美國會見蔡英文;3/9 陸委會宣布,恢復開放10個兩岸空運客運直航點,並預告將開放大陸13個包機航點,以及在清明節前恢復「小三通」客運中轉;3/10 隸屬陸軍烈嶼守備大隊二膽守備隊的陳姓上兵身穿救生衣試圖游到對岸,被中國海警救起。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專案小組正在調查;3/10 「外交家」雜誌報導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帕努埃洛,建議密國國會轉與台灣建交,並透露與我外交部長吳釗燮討論若台密建交,台灣將援助密國5000萬美元。
詳細新聞 -
2/28 美國眾院金融委員會通過三項支持台灣法案以及多項旨在抑制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議案;2/28 國家交響樂團(NSO)邀請俄羅斯女高音Anna Netrebko訪台舉行音樂會,遭民進黨立委批評,NSO隨後宣布取消音樂會;3/1 繼徐國勇轉戰民視政論節目主持人後,民進黨前副秘書長林鶴明也出任三立集團子公司行銷長,外界質疑「政媒雙棲」;3/1 AIT主席莫健即將退休,將由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接任,這項人事宣布顯示美國有意強化與台灣互動;3/2 台南地檢署偵辦正副議長賄選案,將民進黨前中執委郭再欽、民進黨正副議長邱莉莉、林志展依刑求、期約賄賂及妨害選舉未遂等罪嫌起訴;3/2 日經新聞稱國軍九成退役軍人曾赴陸,甚至提供中共情報。總統府、外交部、退輔會批評報導扭曲、汙衊退役軍官;3/3 國防部日前預告修正「全動法」,引發學生上戰場以及新聞箝制等爭議。行政院長陳建仁宣布全案暫緩;3/4 南投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民進黨蔡培慧領先國民黨籍林明溱1925票,勝選。
詳細新聞 -
2/19 工商團體拜會蔡英文總統並提出建言,表示台灣應建立主體性的經濟戰略,重新評估兩岸經貿政策,以及建議核能延役;2/21 美台高層國安對話在AIT華盛頓總部舉行,首度讓媒體拍攝到美台雙方官員進出畫面,是否為蔡英文總統出訪預做準備,引發關注;2/22 主計總處將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上修至2.16%,同時下修經濟成長率至2.12%,創八年最低紀錄;2/22 微風集團資料庫遭駭,90萬名會員與供應商資料全被放上網路兜售。微風表示已報警,並向數位發展部報備;2/23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密訪台灣,期間拜會蔡英文總統,並透露麥卡錫可能在2024年初台灣大選後再訪台;2/23 立法院三讀通過疫後特別條例,編列1417億元,普發現金6000元;2/23 近期股市回穩,金管會宣布「有條件禁空令」退場,這次歷時四個月,是時間最長的一次;2/23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計劃將在台派駐100至200名軍人,以加強國軍的訓練計畫,提升對陸備戰防禦能力。
詳細新聞 -
2/13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拜會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時表示,將等國民黨選舉辦法確定後再決定是否參選;2/14 日商捷熱能源評估地緣政治風險對台海影響蔓延至日本,擬出售在台所持44%海鼎離岸風電計畫股權;2/14 陸委會宣布,恢復開放港澳來台自由行,並取消疫情期間港澳居民入境管制措施;2/15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應北市府邀請,參加台灣燈會活動,並參訪台北市市政建設;這是新冠疫情後,首次有大陸現任官員來台;2/15 民進黨選舉大敗,黑金爭議被指是敗選主因。民進黨中執會修訂排黑條款,涉黑、槍毒或被管訓者,不能擔任黨職或代表參選;2/17 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被控任職台南市政府時,涉嫌多次接受業者性招待。陳否認傳聞,但請辭並獲准,成為行政院任期最短發言人;2/17 台電第四座天然氣接受站抗議未解,第五天然氣接收站計畫也遭到環團反彈,該區域與白海豚洄游路線相衝突,環團呼籲撤案;2/17 大陸鍾姓男子2018年來台環島行經高雄,遭路燈電擊死亡,高雄地院與高分院依憲法,大陸人民亦可適用國家賠償法,判工務局賠463萬元。
詳細新聞 -
2/6 財政部公布一月出口值較去年同期衰退21.2%,創13年5個月來單月最大減幅;2/7 金門縣次級團體倡議金門成為「永久非軍事區」,並推動興建「金廈跨海大橋」,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隨即表達支持;2/8 台灣美國商會逾半會員認為台灣未來施政優先重點應為「兩岸關係」。爲因應地緣政治新情勢,47%美商將調整營運計畫;2/8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表示,他還沒有決定是否參選2024總統大選,至於是否回國民黨則表示在等國民黨的辦法;2/8 由於選舉期間多位候選人被撤銷學位,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決議,未來參加總統、立委初選者,須簽署「論文學位倫理聲明書」,並進行相似度比對;2/8 防疫口罩令鬆綁,除醫療照護及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需「強制佩戴」外,其餘場所採「建議」或「自主」佩戴;2/10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分別會見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國台辦主任宋濤,與北京市委書記尹力;2/10 行政院運安會主委楊宏智,遭批露在上班時間帶妻子搭公務車到宜蘭泡湯,行政院長責成政風處調查,楊宏智請辭獲准。
詳細新聞 -
1/17 大陸製「螺螄粉」包裝遭質疑具有統戰意味,經濟部表示屬走私品所以要求通路下架;1/18 主計總處公布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年減0.86%,全年經濟成長率概估2.43%,為六年來最低經濟成長率;1/19 立法院會期19日結束後,行政院長蘇貞昌透過臉書宣布請辭,將請總統儘速指派新的閣揆;1/24 美國Punchbowl News報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時間可能會在今春;大陸國台辦隨後表示,美國國會「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1/26 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政黨最新民調,國民黨好感度升溫創下近5年的最佳狀態,民進黨方面則退回到2018年的水平;1/27 蔡英文總統宣布由前副總統陳建仁組成新內閣並提出4大期許,新舊內閣將在31日交接;1/27 中國入境旅客唾液PCR採檢陽性率由25%降至2至4%,指揮中心仍宣布,針對中國入境旅客檢驗措施延長至2月6日;1/28 台北捷運一連兩天收到恐嚇信揚言「在車站月台放炸彈」及「隨機殺人」。警方已鎖定曾在台灣念研究所的陸生張海川。
詳細新聞 -
1/10 立法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徵收碳稅入法;1/10 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祭出五大措施遏止炒房;1/10 2022年全年人口統計中新生嬰兒數僅13萬8986人,創1945年後的最低出生人數;1/10 2022年超徵稅收4500億元,政府決定普發民衆每人現金6000元。前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整體財政仍為赤字,應優先用來償還;1/11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證實,將與印度政府合作,協助建立首座半導體晶圓廠;1/12 中國大陸對台灣多項農產品下禁令,2022年我國農貿出口產值萎縮7.8%;農產貿易逆差151億美元,史上新高;1/14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出爐,台灣投資環境風險評比排名全球第14,創1995年以來最差名次;1/14 立法院未如期休會,打亂內閣改組時程,給行政院長蘇貞昌「閣揆保衛戰」最後一搏的機會。蘇揆尾大不掉的狀況,已經破壞民進黨的選後改革步調 ;1/15 民進黨主席補選,副總統賴清德當選黨主席。賴發表聲明,要贏回人民信任、團結全黨,並守護台灣,促進民主、和平、繁榮。
詳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