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 立院國會改革法造成朝野嚴重衝突,立院外也聚集大批民眾反對修法。賴總統感謝抗爭群眾,並稱讚為台灣的民主價值,此舉引發在野黨批評;5/26 美國總統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致詞時表示,美方堅定維護並捍衛台海和平穩定;5/27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84.6%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僅10%贊成;如果大法官做出「死刑違憲」決定,69.5%表示不能接受;5/28 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會改革相關修法,行政院表態將研議覆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也預告將聲請釋憲,賴總統表示支持;5/28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在政論節目公開表示,手機訊號定位分析立法院外青鳥活動。在野黨質疑民進黨利用國家機器,侵害人民隱私;5/30 主計總處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94%,創近三年最高,較二月底大幅上調0.51個百分點;5/30 觀光業者期待取消六月起赴陸「禁團令」的期望落空,不過行政院放寬已規劃的旅行團,仍可以繼續執行;5/31 中國大陸財政部公告,中止適用ECFA協定關稅減讓,產品涵蓋石化、紡織、汽車零組件、機械工具機等。國台辦表示,搞台獨就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

    詳細新聞
  • 5/20 賴清德總統宣誓就職,賴表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他呼籲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5/21 前總統馬英九呼籲賴修正演說中的「新兩國論」,不要自誤誤國。馬說,唯有堅持憲法的兩岸定位,才能免於戰火;5/21 美國國務院歡迎賴總統就職演說提到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及兩岸關係現況的承諾;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5/22 北京以涉台因素對美國發動反制措施。先宣布制裁美國波音、美國通用等企業,制裁12家美國軍工企業與十名高管;5/22 教廷國務院長表示,梵諦岡希望在中國設立常設代表處,並稱考慮採用新的外交形式;教廷是我國在歐洲僅存的邦交國,邦交是否生變引發擔憂;5/23 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展開為期兩天「聯合利劍-2024A」軍演,強調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有力懲戒,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的嚴重警告;5/24 立法院續審國會改革法案,朝野再度爆發推擠衝突。目前已二讀表決通過,未來反質詢、藐視國會以及虛偽陳述,最重都可罰20萬元;5/24 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對於「藐視國會罪」,58%贊成立法,29%不贊成。游董事長表示,在野黨「藐視國會罪」已贏得社會共鳴。

    詳細新聞
  • 5/12 地緣政治因素加劇、美中貿易競爭,今年首季金融業對中曝險1兆371億元,較去年同期、上一季皆呈衰退,預期今年將跌破兆元關卡;5/13 世界衛生大會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至註冊日期截止,台灣再度沒有收到邀請函;5/15 路透引述四名知情人士消息,美國和台灣海軍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為期數日,也進行了戰術演練,包括搜索水下目標;5/15 中共國台辦宣布,將推出「懲『獨』法律措施」,對5位政治評論人與家屬進行「懲戒」是中方首度針對台灣民間的名嘴宣布制裁;5/16 特赦前總統陳水扁案喊卡。總統府明確表示,相關程序都必須依法進行,也無此決定;5/16 準經濟部長郭智輝與電電公會交流時表示,新政府計畫在台商全球布局重點區域,提供涉外事務服務,降低中小企業海外布局障礙;5/17 國會為了國會五法改革案上演全武行,多名立委掛彩受傷。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常態化完成通過二讀,調查權、聽證權等下週二再繼續審議;5/18 立法院太平島考察團今登島視察,宣示我國主權。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籲請賴清德在就職大典上,公開重申太平島是我國領土。

    詳細新聞
  • 5/5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出示外交部與捷克衛生科技院簽訂1000萬美元援助烏克蘭的密約,其中要採購台灣醫療器材,質疑政府圖利特定廠商;5/6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將考察太平島,共20名在野黨立委參加,副院長江啟臣表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不應有朝野之分與黨派之別;5/7 中東衝突升溫、美國利率政策前景不明,市場情緒緊張,受到外資熱錢落跑影響,中央銀行拋匯阻貶台幣,導致4月外匯存底創半年新低;5/7 蔡英文總統20日卸任,傳出卸任前將特赦前總統陳水扁,多名民進黨立委稱社會和解契機。在野黨質疑,陳未認罪如何特赦;5/8 立陶宛爭取連任的總統瑙塞達為穩定對中關係,表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有必要更名。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不接受更改;5/9 美國雜誌報導,台灣有意購買美製自殺式無人機,「是美國推動不對稱戰略的一部分」。國防部對個別品項及進度沒有說明;5/10 中國福建省政府推出新惠台措施,發行「福馬同城通」,連江縣政府曾協助宣傳並提供代辦,陸委會表示,此舉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疑慮;5/10 海巡署通報,有多艘大陸海警船及公務船聚集金門海域。據中國媒體報導,以「商漁船碰撞事故」為模擬,是中方多部門多船種首次在金門水域開展演練。

    詳細新聞
  • 4/27 中共海空軍又在台灣周邊舉行聯合戰備警巡,共12架次飛機超越海峽中線,最近時曾飛到基隆西北方37海里;4/28 國民黨立委訪問北京後,中方開放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有條件恢復福建赴台團客旅遊、批准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並籲恢復客運直航;4/30 世衛大會將在日內瓦舉行。美國亞太副助卿批評中國錯誤詮釋2758號決議,將台灣排除在國際體系外,鼓勵WHO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4/30 主計總處和IMF雙雙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IMF預測值為3.1%,主計總處則是3.57%;5/1 數千名勞工在勞動節上街,要賴清德就職後兌現選前承諾,推動改善勞動權益修法;5/2 檢方調查京華城容積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地上權案爭議,將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列貪汙罪被告,北檢並指揮廉政署蒐證;5/3 立法院院會表決通過在野黨所提電價凍漲提案,行政院未予理會。在野黨推動修正電業法,明定電價漲跌須經立院同意,並表決逕付二讀;5/3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示警,中俄就台灣議題舉行聯合軍演,五角大廈調整印太地區的部隊結構及規畫,以納入同時對中俄兩線作戰的想定。

    詳細新聞
  • 4/22 TikTok赴立法院拜會,盼給予「公平待遇」,也希望進入台灣電商市場。TikTok未落地,政府無法監管,TikTok Shop能否進入台灣市場,待觀察;4/23 37名死囚聲請大法官解釋死刑是否違憲,憲法法庭舉行辯論,被法界形容是最接近廢死的一次世紀辯論;4/24 國民黨宣布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草案立法,核電延役再成話題。民進黨回應,能源轉型不會改變,尊重立委提出的法案;4/24 中共國台辦表示,將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的合作。並點名台灣未解除「禁團令」,消除阻礙,才能恢復正常;4/24 準總統賴清德連兩天向對岸喊話,希望兩岸之間可以理解、諒解、尊重各自立場,並願意面對台灣民選合法政府,才是兩岸交流正道;4/24 美國聯邦參議院表決通過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950億美元包裹法案,美國總統拜登在法案送交白宮後,立即簽署生效;4/25 台積電舉辦北美技術論壇,首度發展比奈米還更先進的A16邏輯晶片製程,宣布半導體邏輯製程將進入埃米世代;4/27 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會見國民黨立委團。王提到堅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預,為台海謀和平、為民族謀復興。

    詳細新聞
  • 4/13 士林地院李姓法官自戕,凸顯法官長年來面對案件量益增、管考卻趨嚴的問題,全國法官串聯哀悼,是台灣史上首次法官集體哀悼活動;4/16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公布閣員名單,經濟部長郭智輝曾違反證券交易法獲判有罪;且崇越去年被點名,替中國大陸設晶圓廠,引發爭議;4/16 準總統賴清德的國安團隊人事尚未正式公布。但蔡總統提前證實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將接任外交部長,吳釗燮將轉任國安會秘書長;4/16 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向蔡英文總統請辭。黃發表聲明,請辭是身心俱疲,與他人無關,更無關任何政治因素;4/18 台電15日先後發生四部重要發電機組密集跳機,在野立委表示,才四月電力已不足,再次呼籲賴政府思考核二、核三延役;4/18 台積電舉行法說會,儘管下修全年半導體產值預估,但台積電總裁魏哲家釋出AI伺服器和AI加速器等需求非常強勁的消息;4/19 中國民航局啟用M503銜接航線,國台辦稱此舉緩解航班增長壓力。同日,商務部宣布認定「聚碳酸酯」傾銷,即起徵收22.4%反傾銷稅;4/19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出席Forum on Leadership-The Call of Freedom提到,習近平已下定決心在政治生涯內控制台灣,美必須非常嚴肅看待;4/21 美國眾議院通過總額950億美元援助以色列、烏克蘭和台灣的包裹法案,接下來將交付參議院於23日表決。

    詳細新聞
  • 4/8 台積電獲美國補助,將在美設立第三座晶圓廠,預計2030年前導入二奈米或更先進製程,此舉形同宣告美國將是另一個先進製程生產重鎮;4/9 教改工程滿30年,學界批評教改造成無法回頭的錯誤政策。前教長郭為藩、清大前校長賀陳弘與教育團體,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4/9 前台聯黨立委羅志明、海軍退役少將夏復翔多次邀退將赴中國打球,被依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罪起訴,二審改判兩人均無罪;4/10 馬前總統英九在北京與習近平再次會面。馬會談中提到「中華民國」,在提及九二共識時完整說明「一中各表」。習則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 4/10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強化美日同盟。日媒報導,兩國加強防務合作,顯然是考量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強的軍事自信; 4/10 經濟部發表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額,衰退23%。經濟部解釋可能原因:受高利率及通膨影響,使企業投資擴產趨保守;4/10 準總統賴清德公布首波人事布局,閣揆由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出任、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任副閣揆,政院秘書長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轉任;4/12 美日菲高峰會在白宮舉行,聯合願景聲明指出,台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繁榮不可或缺要素,對台海基本立場不變,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

    詳細新聞
  • 3/31 交通部觀光署今年訂出12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來台目標,但兩岸僵局至今未解,少了陸客,恐難達標;4/1 AIT主席羅森柏格五度訪台。她與準總統賴清德會面時,提及兩岸的和平與穩定,與美、台的利益緊密相關,也是美台之間優先事項;4/1 中國空拍機3月29日闖入金門二膽島上空,並在網路發布影片嘲諷守軍。國防部長表示,守軍處置未符合規定,顯示訓練不足,未來會強化;4/1 馬前總統晚間會見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馬表示,兩岸和平穩定不只造福兩岸,也對全世界有重大意義;4/2 美中元首通話,重申要負責任管理雙邊關係。白宮透露,拜登對習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4/3 東台灣發生規模7.2強震,奪走十多條人命、逾千人受傷,是繼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25年以來規模最大地震;4/4 美國副國務卿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表示,美英澳共同投入的AUKUS潛艦計畫,對於台海在內的狀況都能造成巨大影響;4/6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3月訪問捷克時,在布拉格遭中國軍事外交官尾隨騷擾,捷克外交部考慮將中方涉案人列為不受歡迎人士。

    詳細新聞
  • 3/24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結束美國、歐洲訪問行程。外交部指出,蕭應邀訪問歐洲議會、捷克、波蘭和立陶宛等,傳達與歐洲各國民主同盟;3/25 國防部下達新訓令,國軍期末測試將返回駐地受測,落實國土防衛及城鎮戰;3/27 因應兩岸可能面臨戰爭風險,數位發展部宣布,提供重要軍政系統指揮使用的非同步衛星專有星系,可望今年上半年開通;3/27 立委羅智強向警方報案,收到炸彈恐嚇訊息,欲對羅及立法院長韓國瑜不利。警方追查發現犯嫌在新加坡,涉案男子迅速被逮;3/28 國際上掀起禁抖音TikTok風潮,數位部長日前也定位TikTok為「危害產品」。TikTok近期在立法院展開遊說,盼在台灣享有「公平待遇」;3/29 國安會前秘書長指出,20年來美國在台海軍事優勢快速下降,建議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應透過就職演說化解兩岸對立;3/29 國防部長邱國正因任職於國安局的兒子捲入召妓涉黃爭議,向蔡英文總統口頭請辭,蔡總統予以慰留;3/30 台北市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累計已有28人通報中毒,其中2死、5重症,這是台灣首起米酵菌酸死亡案例。

    詳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