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權威學者認為民進黨將讓台灣民主衰退

戴雅門在演講開場時表示,他非常喜歡台灣,1975年第一次來台便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感到敬佩與驕傲。而現在他也與許多觀察家一樣,對於台灣的民主以及區域的政治形勢發展感到擔憂。

…更多

新住民、新文化、新力量

台灣是個擁有多元族群的社會,依內政部移民署統計,目前居住於台灣的新住民配偶人數已達約53萬人。台灣已成為這群新住民的第二個家,他們如何跨越語言與生活文化的隔閡?為何能為台灣帶來更多元的文化交流、甚至成為台灣接軌國際、帶動社會進步的新能量?

…更多

如何才能不缺電 躁進的非核家園 V.S 穩健的能源政策建議

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表示,蔡英文選前的三大承諾(不會停電限電、不漲電價,也不會產生空污問題)已全數跳票。江宜樺強調他並不反對非核家園的理念,但卻反對以「2025非核家園」的口號做為最高指導原則的能源配比政策。因為這樣的做法太躁進,完全漠視客觀事實及專業分析,令人懷疑七年後是否真能將能源結構調成零核電。長風基金會提出2025年最適能源配比應以「燃煤30%、燃氣40%、核能15%、再生能源15%」為目標。這不敢說是最完美的能源政策,卻是奠基於客觀、可行的研究結果,歡迎各界一起討論。

…更多

國際政治大師精彩激辯(下) 台灣在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的契機與挑戰

在台灣定位部份,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建議台灣應以「分散多元化」及「強化競爭力」做為未來發展策略。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遵義(Lawrence Lau)更進一步以近來中興通訊與美國緊張的局勢為例,建議台灣應努力研發以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才是永續前進的不二法門。

…更多

國際政治大師精彩激辯(中) 亞洲崛起,中國能否取代美國?

民粹主義逐步侵蝕著過去以自由民主價值建構的國際體系的同時,中國大陸開始由過去經貿制度的參與者,企圖以新興大國的姿態重新架構國際經貿體系。東西方政治版塊正面臨重新洗牌,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國際政治大師經由兩天的研討會,激辯以西方為首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是否已無法引導全球發展方向,而中國大陸的崛起是否代表東方有能力取代西方而重新建構世界秩序呢?

…更多

國際政治大師精彩激辯(上)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成過去式?

長風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表示,過去200年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與基本價值進入21世紀後發生變動,西方國家在治理方面出現問題,另一方面亞洲崛起,包括中國、印度和東協國家等,必須深入思考過去主導的西方自由主義和民主政治,究竟是根本上或調適上出現問題;未來新世界秩序,自由主義價值觀究竟是完全不適用或部分精華仍值得接受,主辦單位邀請全國民眾共同思考這些問題,並思索台灣在變動過程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更多

美國不會永遠第一 21世紀的新興霸主是誰?

前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院長、同時也是前聯合國安理會主席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過去30年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黃金時代,打造現今文明的社會,但在過去幾十年間犯了三個致命性的錯誤,以致逐漸迷失,西方社會目前也陷入沈重的悲觀主義,他更大膽地預測,「21世紀將是亞洲人的世紀」。

…更多

台灣未來唯一的出路是什麼?

長風基金會5月1日邀請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以「兩岸經貿與台灣經濟發展—兼論31條惠台措施」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林祖嘉學養俱佳,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演講中除解析兩岸經貿與台灣經濟發展現況,更進一步剖析31條惠台措施的目的,進而以經濟學家的角度,為台灣把脈,找出未來發展的最佳道路。

…更多

從交通部長到行政院長,毛治國分享毛式管理心法

毛治國日前出版「管理」乙書,內容融會東西方管理哲學,結合其豐富的工作經驗,將管理切為決策與執行兩大塊,探討如何改善與提升管理者決策力與執行力的竅門。除了鑑古知今之外,更包括毛前院長親身經歷的案例來印證,例如五楊高架、蘇花改、台灣高鐵BOT案、2015年登革熱疫情防治及八仙塵爆事件等國家重大建設策略和事件,展現領導者在面對嚴酷挑戰時的決策之道。

…更多

Why Taiwan! 讓老外告訴你如何增強自信

四位與談者的談話,引起相當大的回響,綜合座談中,與會的年輕朋友發言相當踴躍,從青年創業、行銷台灣,到白人優勢等議題,無所不談,尤其白人優勢話題,引起廣泛討論。 馬那夫回應表示,Knowledge is power, only you share,「知識只有在分享時才有力量」,為這場論壇下了完美的總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