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基金會談「亞洲創生合作」 帶台灣地方創生走向國際

長風文教基金會今(12)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舉辦「突破論壇-亞洲創生合作」座談活動,邀請三位具備國際視野的產學界青年領袖以「地方創生(place making / local revitalization / regional revitalization)」為題,探討自身在不同國家、產業的地方創生經驗,展望台灣地方創生的未來、開拓跨國合作的可能性,吸引超過百位來自全台各地的青年前來參與。前行政院長、長風文教基金會江宜樺董事長也到場擔任開幕致詞嘉賓,並全程聆聽現場青年領袖對談。

 

董事長江宜樺開場致詞時表示,長風文教基金會於2017年1月成立,宗旨是透過關心影響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性議題,透過平台力量帶領台灣年輕人認識世界、拓展視野。江宜樺董事長進一步強調,「突破論壇」之所以取名突破,是希望透過這個平台邀請到對台灣未來有突破性想法的人士,針對每一場次的主題在觀念與行動上有所突破。今天這一場的活動主題是「亞洲創生合作」,除了反思台灣這幾年如火如荼推動地方創生的情形,也希望帶入國際經驗與觀點,發展台灣地方創生的未來。

 

今日的論壇由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行政管理研究所于國華副教授兼所長主持,邀請三位不同領域的卓越創業青年,包括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暨台灣「天空的院子」負責人何培鈞、日本「路遙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齊藤睦先生,以及國立臺灣大學東南亞語言文化講師、《我們在馬來西亞當志工》一書的作者王麗蘭女士與聽眾對話,分享他們對於亞洲未來創生合作共好時代的理想,以及對台灣扮演樞紐角色的期盼。于國華老師表示,透過自身當年當記者到馬來西亞與日本採訪的經驗,了解到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以及日本的古蹟和鄉村保存經驗對台灣推動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有很大啟發, 「當我們把台灣、日本、馬來西亞放在一起,看到彼此的牽連與互相影響,台灣有機會扮演一個樞紐的位置。」

 

第一位分享者王麗蘭是前十八年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後十八年在台灣求學、工作與結婚的第三代華人,在台灣推動東南亞語言與文化的規廣工作近十年。王麗華老師說,傳遞馬來西亞多采多姿的文史面貌給台灣學子是她在台灣的功課。透過帶領臺大學生背著相機到馬來西亞與當地街頭與人民面對面聊天,將所見所思所想拍成紀錄片,帶給臺灣朋友難以量化的深刻體驗。「有一次在街上遇到馬來西亞的印度人,臺灣同學一開始用英文與對方對話,發現他轉頭可以用廣東話、馬來話跟不同族群的人溝通,給那位同學很大震撼,了解到多元文化的真實生活樣貌。」
 

王麗華老師也透過分享蘊含無限可能的三個小鎮,包括曾以挖錫礦聞名、今日重建博物館傳承地方文史的「無邊之境,務邊小鎮」、紀念林稱美牧師帶領移民開墾歷史的「實兆遠墾場博物館」以及經營公共圖書館、默默創造地方認同感的「最美漁村十八丁」的故事,闡述三地推動地方創生的共通點是為了下一代能夠有更好的未來及移動力。「馬來西亞沒有『地方創生』這四個字,但我們都在做地方創生。」王麗華老師說。

 

日本「路遙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齊藤睦先生是典型城市青年返鄉創業的典範。以「日本年輕人為何移居到地方」為題講述了他自身投入地方創生工作受到地方創業家們的理想與熱情啟發的經驗。齊藤睦董事長說道,自己在大學實習時期於東北宮城縣接觸到這些很有理想抱負的創業家,也讓自己對未來職涯的思考產生很多衝擊,因為在畢業後到東京大企業工作,遇到的人跟以前實習時遇到的人不一樣,啟發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最後決定回到東北地方創業推動「Venture for Japan」計畫,讓從都市回來的年輕人到地方與小企業經營者一起工作、學習實務經驗。齊藤睦董事長認為,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在人生中要有很多選擇性與可能性,「如果大學畢業就進入一般公司工作,就不會去思考其他可能性,增加可能性很重要。」

 

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責人何培鈞,以「天空的院子」讓南投竹山聞名國際,長年經營地方創生,也讓他看到台灣以外的年輕人用文化創生來振興地方的嘗試。除了到大陸湖南做社區項目、觀察當地社區營造的發展,思考兩岸城鄉發展中「台灣的小而美如何結合大陸的大而廣,現在是一個機會。」以及到馬來西亞怡保了解到當地多元族群文化充滿開放能量,反思台灣也有原住民與新住民,但因漢化太強勢,反而很少在日常中穿自己族群的衣服。何培鈞提到,「地方創生」這個觀念不是只從日本引進,而是亞洲各地正在開花結果,建議台灣可以向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大陸的廣袤地方經驗、日本的創生實踐學習,幫助各地沒落的農村。「讓local answer 來解決global problem。」何培鈞強調,要幫助台灣孩子有城鄉移動均衡的能力,因為考試送走的年青人多於我們帶回來家鄉的年輕人,應該把地方經驗變成大學課程,了解地方產業分布的全球情況。讓孩子有回到鄉村的能力,「地方創生可以不只是議題,是台灣年輕人走向世界的契機。」

 

與會者提出包括城鄉與貧富差距、大陸經驗、原住民為主的地方創生、日本東北地方活動等問題,主持人于國華老師也聚焦「具有行動力的年輕人,如何培養他們」以及「台灣年輕人不只是對於馬來西亞日本鄉村有情懷的話,該具備怎樣能力去做貢獻與參與」對三位與談者提問,現場討論情形十分熱烈。

 

主持人于國華最後以「地方創生」的思想與行動源頭為主軸進行總結,談到民國初年時,當時學者認為「中國的弱來自政治,政治的弱來自社會,社會的弱來自鄉村」,並舉1930年代首先提倡「農村教育」的晏陽初為例,他後來也把這個概念帶到聯合國,因此今天談論社會與地方創生運動,「其實源頭是來自中國。」于國華老師感慨道,「中國知識份子當年關懷社會的使命,我們今天應要有所承繼」,並融合台灣在地經驗,提到當台灣今天可以送口罩給世界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應該鼓勵台灣年輕人要勇敢走出台灣,對世界有所貢獻。

 

長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最後致閉幕詞時表示,除了每年的三、六、九及十二月固定舉辦突破論壇,明年一月九日也將請到前Yahoo!奇摩總經理鄒開蓮女士講述全球數據創新的趨勢,探討大數據將如何決定產業發展的機會,邀請大家踴躍參加。